●“臭名远扬”的臭豆腐还能不能吃
之前在新疆发生了一起较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两家共七口人因食用家庭自制的臭豆腐,导致一名年纪最小的孩子死亡,其他六人生命垂危。看来,臭豆腐真是要“臭名远扬”了。
臭豆腐,这个被国人广泛喜爱的食品,引发了人命关天的大事。此事经媒体的报道,让很多人心头起了疑惑:为什么在内地及沿海一带,人们普遍食用臭豆腐好像都没事儿,偏偏在新疆就会出事呢?食用臭豆腐还安全吗?
臭豆腐中毒,元凶是谁?
臭豆腐实际上是豆腐的发酵制品,发酵是靠细菌作用,使豆腐的蛋白质分解。土法制作臭豆腐,一般是将一块块的豆腐煮熟后分成若干小块再一层层地置于容器中,然后封住容器口。不同的细菌分解能力不同,产生的代谢产物也相异。由于发酵用的细菌不同,在发酵的过程中还可加入中药材或香料,因此各家制作臭豆腐,味道都不一样。
这样制作出来的臭豆腐为什么会引起食物中毒呢?原来有一种叫肉毒杆菌的厌氧性芽胞杆菌,常会随臭豆腐的发酵而繁衍其中,特别是土法制作把容器封得密不透风,就会酿下大祸。这种肉毒杆菌在缺氧情况下可大量繁殖,并且产生大量毒素——肉毒毒素。该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毒力极强,是已知的生物和化学毒物中毒性最强的毒物,比氰化钾强一万倍。该毒素在干燥密封和阴暗的条件下可保存多年,且无色、无臭、无味,不易被人察觉,如果食用了含有这种毒素的食物,就会引起食物中毒。所以,臭豆腐中毒事件的真正“元凶”是肉毒毒素,而不是臭豆腐。
肉毒毒素中毒,治疗要用抗血清
那么,肉毒毒素中毒的症状是怎样的呢?肉毒毒素中毒与其他食物中毒不同,致病作用主要是依靠外毒素,胃肠症状少见,主要影响运动神经末梢。常先有不典型的头痛、乏力等症状,然后从眼肌麻痹开始,出现复视、斜视、眼睑下垂等,以后发展至咽部肌肉麻痹,造成咀嚼、吞咽困难,进而出现呼吸肌麻痹,形成呼吸困难与衰竭而死。
肉毒毒素中毒的治疗主要依靠抗毒素血清。根据产生毒素的不同,肉毒杆菌可有8个型,引起人类疾病的以A、B和E型最多见,我国报道的多为A型。各型毒素只能被同型的抗毒素中和,也就是说,只有A型抗毒素血清才对A型肉毒杆菌有治疗效果。目前,治疗主要使用多价抗毒素(A、B、E型毒素的抗体)。同时,给予及时的支持疗法和预防及控制呼吸系统的继发感染,可帮助提高治愈率。
肉毒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我国十几个省都有发现,以新疆最为多见,其中又以发酵豆制品(臭豆腐、豆瓣酱、豆豉等)为主,占80%以上,发酵面制品(甜面酱)引起的占10%左右。在国外则以罐头、香肠等肉制品为主,在我国食品种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应对肉类食品保持警惕。
臭豆腐还能不能吃
肉毒毒素中毒在新疆不算什么怪现象,以前也曾经有过多起此类中毒事件。为什么在沿海一带,人们普遍食用臭豆腐没事儿,偏偏在新疆就会出事呢?其原因除与西北各省和新疆的饮食习惯、加工方法有关外,主要是我国北纬30度以北的土壤中污染的肉毒杆菌以A、B、E型为主。而北纬30度以南的土壤中污染的主要是C型和D型,因而发病概率低。
其实许多食品的加工制造,都利用微生物发酵,使得食物更易于消化,或产生不同风味。微生物的作用,有些可以增加营养,有些则可能产生不必要的甚至有害的代谢产物。所以此类经过发酵加工的食品不宜摄食过多,而且食用前最好经过充分的加热。
吃臭豆腐吃出食物中毒的事件,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突然暴发、潜伏期短、易集体发病以及发病者均与毒性食物有明确的联系等特点)。要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关键是防止食品污染。例如:把盛放生熟食品的容器、切生熟肉的刀板分开;不买腐败不洁的食品;易变质食品要放在低温条件下保存,烹调时要彻底加热;熟肉剩菜必须加热煮沸后再食用。如食品有色味的改变,盛器有气体逸出,或食品呈乳酪样酸臭味者,均应丢弃,即使煮沸也不宜食用。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如疑有食物中毒者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