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心理治疗
疾病影响人的情绪,这是普遍存在的。同时,随着现代医学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人患病毒性肝炎后,也会因病人的病情、所患肝炎的病原不同及每个人的应激反应的不同而表现程度不同的情感障碍。又由于部分人群知识缺乏,常会对肝病望而生畏,认为一旦得了肝炎,终身难愈,使病人产生恐惧、焦虑、自卑的心理,承受巨大精神压力,加上“传染”二字,使病人常会有被隔离之苦,产生感情被剥夺、社会信息被剥夺的感觉,孤独、苦闷一齐袭来,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支持、帮助、指导,爱与归属感增强。下面按病情及病程长短、病人的应激反应状态分析如下:
一、急性肝炎病人的心理调节
当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尿黄等情况,医生告之患了急性肝炎时,部分病人表现出冷静及积极态度,但大部分病人会出现焦虑、急躁、紧张不安,渴望获得最佳治疗。他们对突然扣来的肝炎帽子诚惶诚恐,委屈之下,忧虑有加。住院之后,进入了病人角色,立即就会在心理上、行为上与原环境中的人们划了一道鸿沟。自我价值感丧失,感到自己成了人们望而却步的人,不敢理直气壮地说出自己患了肝炎,而告诉别人自己得了胆道感染或胆囊炎,害怕别人歧视和厌恶自己,又怕失去周围人们的友情和温暖。更有甚者,不敢到专科医院看病,而病情任意发展,丧失无数次治疗机会。有位病人这样描述了自己的心情,“当一个人患了肝炎时,便在单位里被打入‘另册’,普通员工和领导概无例外”。他形容,“消息一传开,犹如一颗炸弹”,从此,他的桌子没人敢碰,他的电话没人敢接。一个人的健康危机几乎导致一个单位的恐慌,社会给了肝炎病人以巨大的心理压力。
以上的心理状况也会随着病情的好转而好转,这种境遇性的反应是暂时的,情感障碍具有流动和变化的性质,病人常会把以上心境化为愤怒,然而愤怒的情绪又会加重病情。对急性肝炎病人,最好的疏导方法是通过交流,向病人传递信息、专业知识,作详细的解释,急性肝炎病人只要心平气和接受治疗及休息,一般不会转化成慢性,痊愈后,仍会投入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生活质量不受影响,保持乐观、坚韧的精神,常会使治疗顺利。另外,对病人倾注爱的暖流,主动接近病人,缩小因病而造成的心理上的距离,使病人孤寂的心有了依靠。热爱病人、热爱生命的心理,往往使病人如释重负而采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拂去病人心头的阴影,而诱发其自身的激励机制,缓解病人的紧张心理。
二、慢性肝炎病人的心理特征与调节
有心理研究表明,慢性肝炎患者具有以下一些心理特征:①慢性肝炎患者的行为类型与健康人比较有的不同,多具有情绪不稳定的特点。③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五个方面有表现尤其明显;④慢性肝炎生活事件的发生比例,如:“工作劳累或紧张”,“工作规律变化”,“个人习惯改变”,“饮食习惯改变”等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些提示我们在临床中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躯体治疗的同时,应注重病人可能存在的心理变化,加强心理方面的治疗,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慢性肝炎病人具有病程长、恢复慢、机体健康状况差的生理特点,加上有时治疗不顺利,病人会出现急躁,长时间的忧郁、焦虑、恐慌,情感反应异常,如易激惹性、情感暴发、情感脆弱等,意志薄弱,对日常治疗中的问题十分敏感,尤其是医护人员的语言和行为对病人的情绪影响也很大。如有的医生用手心托药给病人,病人感到很不清洁、不舒服、不安全,可能会将药扔掉。当护士为病人做点滴时,病人问:“小姐,这组液体是什么?”若护士回答“不知道,你问大夫去”,病人会感到因不安全而恐惧,病人会想,护士都不了解我的治疗,我的静脉点滴会错吗?点滴速度合适吗?会感到不安,有的病人做完胃肠造影。医生只简单地说一句“你再做个胃镜吧”,女病人回到病房会哭泣,以为自己得了胃癌,极大地影响了病人的情绪。情绪有极大的相互感染作用,如果病人每天都面对一个表情呆板、说话生硬、查房例行公事的医生,会加重病人的焦虑、抑郁情感,比如突然换一个责任心强、面带微笑、有耐心的医生,病人的心情会一下子特别好。
慢性肝炎病人住院时间长,对疾病治愈失去信心,产生消极、抑郁的心理,认为自己运气不好,甚至怀疑自己“前门”出不去了,肝功能反复异常,病人心情焦躁,尤其是不享受公费医疗的病人,认为只花钱, 不挣钱,而产生失落、失望的心理,进而造成失眠,而加重病情。以上说明,每个人面临的应激情境反应不同,每个人也都要承受应激时的反应。慢性肝炎病人的心理反应中,突出了情感障碍。疏导情绪障碍需要医护人员高素质的服务,日常医护人员的言行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而恶劣的情绪会加重病人的不适,削弱病人的免疫机制。不良的情绪变化,如恐慌、愤怒、焦虑、忧伤会刺激交感神经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这些物质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正向的情绪对免疫功能有正向影响,并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因此,不良的情绪,可使机体系统出现生理功能紊乱,如肠蠕动增快,出现腹泻现象,就会使口服药物不能在肠道很好吸收。机体的多个系统的机能障碍,影响肝血流量,而加重地细胞坏死,影响肝细胞的再生及肝脏的代偿能力,影响肝病的恢复。
护士的情绪对病人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适当利用表情和积极暗示、知识与信息的传递、热情而含蓄的感情会使病人深受感染,忘掉病痛,而引起病人心底强烈的体验与共鸣。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给病人一个微笑,给病人一股力量,给病一种安全、一种自信、一种在应激下的适应状态,让病人感受到一种高尚的情感力量的支持,而摆脱焦虑不安的束缚。
三、肝硬化病人的消极心理状态
当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化验结果及B超的示,将病人诊断为肝硬化时,病人开始想否认这个事实,怀疑B超机器出了问题或检验结果有误。有的病人会产生绝望,尤其是中年人,不仅受着疾病的折磨,而且事业受挫,感情生活也出现了危机。有位病人这样描述他当时的心情:“想到年迈的双亲,看到妻子的痛苦,想想孩子,我的心如刀绞一般疼痛起来。我第一次感到了害怕,有一种天要塌下来的感觉,两腿不住地发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这时的我像一个落水儿童,多么企盼有人来救我一把。”悲观失望者,极容易接受消极暗示,疾病带给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情感障碍,“传染”二字,使人之间的关系裂解、婚恋的失败,都足以使病人受到往往比疾病本身更加沉重的负担和打击。更有甚者,怕与女友告吹,隐瞒病情,做结婚准备,疲劳过度,使蜜月未过就会因病情加重而死亡。他们渴望寻求医护人员及家属的情感支持,切实帮助,特别希望医护人员帮他分析病情及肝功能恢复的程度,渴望在人格上得到尊重。暴躁者常表现为不通情理,行为退化,执拗。当遇到诊疗不周或不能满足其求治心切的心理需要时,常常会大发雷霆,担心自己不久就转为肝癌。联想丰富,只要同病房、同室病人病情恶化,就会联想到那就是自己要走的路,而产生消极情绪,使病情加重。表现忧伤者,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害怕死亡的来临。有个病人讲:“哪怕我能活到我孩子16岁,能照顾自己了。”尤其对自己奋斗了几十年的事业依恋难舍,感到无力与疾病抗争。部分病人会有罪恶感,长期治疗,亲友为之解囊,并把全家拖得筋疲力尽,故采取绝食的办法,消耗尽自己。有的病人被动依赖,甚至主管医生休息时,心就感到不安全,全身发抖,常有孤独感和自怜感,此时的病人,极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与温暖,得到亲友的体贴与爱护、支持与帮助。
四、如何疏导肝病病人的心理障碍?
肝病病人在心理上有很多异常,不管是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还是肝硬化病人其情感的障碍表现最为突出,依病情、病程的长短不同,表现障碍的程度也不同。对情感障碍进行疏导,不是件容易的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疏导:
(一)语言交流
病人在挣扎中太需要这份交流。在交流中,帮助病人分析病情,以专业知识与通俗语言相糅的艺术,向病人传递专业知识和社会信息,给予积极的暗示。通过对病人各方面情况的分析,作出一些有根据的保证十分重要,绝不能为一时满足病人脆弱心理的需要,造成病人的过高侈望,一旦不能实现,病人的精神就会崩溃。曾有一病人张某,为肝硬化早期,当他得知自己是肝硬化早期后,恐惧、愤怒、焦虑、失望多种情感障碍交织在一起,采取了极消极的消耗自己的方式,不吃不喝,造成神经性厌食,继而乏力、贫血,一个28岁、1.78米的小伙子体重只有38.5公斤。虽经多方治疗、肝功能明显好转,但他自己仍觉得死路一条,每天只想见母亲一面,说上几句话,就闭目不语。面对这种认知障碍、情感障碍、移动障碍集于一身的状况,我们首先引导病人通过发泄内心情感,释放压抑情绪,给予情感纠正,发挥自我调节和适应环境的潜在能力。同时给予理解和同情,一起分析他的病情,作出“只要以乐观情绪配合治疗,肝病能恢复,同时肝脏结构也可完全恢复正常”的保证。在营养师、病房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病人以每两天长1斤的速度增长体重,后来每天长到1公斤,肝功能恢复,红光满面地出院了。
(二)提倡高尚的情爱观
已婚夫妇应以病人身体健康为前提,肝硬化病人应克制性生活,家属对病人应重视精神上的安慰,传递对病人的深情,尽自己最大努力给病人最大的帮助。
(三)放松疗法
如配合气功,渐进性地从头至脚放松,使机体处于一种松弛反应状态,产生轻松和安宁感。
(四)情感支持
这种病人由于与人群隔离所带来的孤独明显,但病人对生理、社会及精神的需要与健康人是同等的,医护人员应竭力给以补偿,并动员家庭力量,提高病人的自信心,创造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理解和同情的气氛,以减轻焦虑,保持心情愉快。
(五)激发病人多种潜能
因病人暗示性强,给病人举同种病治愈的例子,使病人看到自己的前景,调动病人自身的积极性,勇敢面对当前的困难,病人是有可塑性的,在调动内因后,发挥病人生理的、心理的、信息的、专业知识的、吸引力的、生命活力及创造性的潜能,促其病情缓解和改善。
(六)健康教育
病人常常缺乏有关的保健知识,应帮助病人学习这方面的有关知识,通过知识、态度、信念的改变,而改良病人及家庭成员的行为,目的是帮助病人担负起自护的责任。
(七)音乐治疗
和谐的音乐可以使人的神经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继而使人产生一种美的享受,精神上得到满足,缓解因肝病引起的心理反应。
|
|